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

憶與周昌龍教授二三事


梁錦文
周昌龍老師是袁師頌西任暨大校長時聘為中文系教授,所以到暨大的日子比筆者早,算是第一批暨大的老師。由於所屬領域不同,最初只知其人,也沒有多少接觸。

後來因為在暨大常常碰到,打了招呼後,才日漸熟悉。首先知道他曾追隨周策縱先生研究五四運動的思想。由於筆者在初中之時,便常讀由胡菊人先生主編的《明報月刊》,是故對當時的筆者群如周策縱、李歐梵、杜維明、劉紹銘、林毓生、董橋、李弘祺、余英時、金耀基、許倬雲、唐德剛等人的文章相當熟悉。後來得悉周老師因為曾當過美國Digest of Chinese Studies學報文學部主編、漢學研究學報中國時報系的主編,對這些學者相當瞭解。所以中國近代與現代的思想,也是筆者常向周老師請益的範疇,真的是一頓中國近現代思想的盛宴。
此外筆者也知悉周老師是生於上海、長於香港,所以我們也常談論中國戲曲。因為筆者在京劇中「偷學」馬(連良)派,但真正的師父是「錄(影帶)老師」。當周老師提及他小時候在上海看過馬連良先生的公演,便令筆者雀躍。於是我們的話題先從馬派,然後是京劇、元曲、傳奇、雜劇、崑曲以至粵劇。
我們也常常一起分享馬連良(京劇)、俞振飛、蔡正仁、計鎮華、岳美張靜嫻(以上崑曲)、任劍輝、白雪仙、梁醒波、新馬師曾(以上粵劇)等人的戲曲。當然如崑曲中的《千鐘戮》(八陽)、《十五貫》;京劇中的海瑞罷官》、《楊門女將》與《紅燈記》、《白毛女》等八套樣板戲;劉華東的六國大封相、唐滌生之《帝女花》與《再世紅梅記》等,都是我們一起分享與討論的劇目。真的是十分快樂的時光。
周老師十分喜歡埔里的亞卓客家菜館,常常我們兩人邊談邊吃,白斬雞、豬腳、五柳魚、薑絲大腸等一一下肚,身心俱覺滿足。
基於前述的話題,周老師也慨贈《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》,讀來原來是「四評」,因為也包括了周老師的評論;周老師也允贈鄧拓、吳與廖沬沙合著的《三家村札記》,但因他定藏書豐盈,是故一時找不著而作罷。
由於海外對華語文的需求日亟,是故暨大也增設華語文所,作為因應全球所需,也可以將與現代化結合的中華文化介紹給外國人士。校方便邀請周老師規劃與執行。周老師為了不負這一使命,竭盡心力,不眠不休,以致積勞成疾,撒手塵寰。
道昌華文,鞠躬猶媲武侯;
雲龍化雨,英風長煦士林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