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

壬辰懷周昌龍教授


劉夢溪教授(中國藝術學院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)

   四月十六日,臺灣中研院近代史所張壽安教授函示,她的先生、我的好友周昌龍教授過世了。聞後大為震驚,立即函問底裏。原來是人類至今無法制勝的連喬布斯也難以幸免的怪物,奪去了昌龍的只有六十一歲的生命。去年八月發現,十一月停止治療,今年二月六日盍然而逝。

   他祖籍浙江,生在上海,長於香港。臺灣大學中文系所的本科和碩士,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亞洲語文學系博士。三十八歲前一度涉足北美中文報業,文采風流,不可一世。後歸本學術,長期執教暨南國際大學等學府,有《超越西潮:胡適與中國傳統》等多種著作出版。我在十多年前的一次研討會上結識昌龍,略通數語,一見如故。此後內地、香港、臺北,多次晤面,無談不樂。還因此認識了他的沈醉於清代學術的太太張壽安教授,和他們的可愛的女兒周之銘,我叫她「小周教授」。現在網上流傳的歌詞《花解語》就出自之銘手筆。

   去年四月,壽安教授邀為其主持的「近代中國知識轉型與知識傳播」主題計劃作主旨演講,嘗蒞中研院近代史所訪學一周,以《國學與現代學術分科》為講題。昌龍兄特地從暨大趕來中研院作陪,演講後的午宴,我們談及陳寅恪《柳如是別傳》對錢柳因緣詩所作的發覆索隱,不禁興會大增。當天下午,他又驅車帶我到新光三越,購無束口襪多雙。然後餐敘於福華飯店。停車時我問為何來這裏?他說你喜歡呵。還是幾年前在北京,談起臺灣的餐館,我說過福華的菜比較可口一類話,他居然記得。誰知此次相聚,竟成為我和昌龍的最後一面。痛何如之,痛何如之!

    恰好壽安教授檢出昌龍二十二歲至六十一歲四十年間所作詩詞七首,茲特刊於《中國文化》2012年春季號。壽安敘引,哀思動人,不忍卒讀;爰作附語,略誌友緣,並寄緬懷。   劉夢溪,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謹記。

本文出處:
張壽安 輯錄,〈周昌龍教授詩詞七首〉,《中國文化》,北京:中國文化雜誌社,2012年5月,頁173-174。

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

周所長的生平紀事影片


      ※ 版權所有-
      照片選取:周之銘、梁芷君
      文字對白:周之銘、梁芷君
      美工設計與後製:呂瑾瑛、范雅婷

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

故周昌龍教授追思稿

各位關心周教授的親朋好友:

在去年的暑期伊始,與昌龍兄、源協院長一起討論院、系所的相關事情;上學期接受治療期間到三總探望時,周教授以堅毅的神情,持續關心學校的發展。儘管在過去的幾個月,知道周教授的身體狀況並不穩定,但是在接到昌龍兄辭世的訊息時,帶來的除了哀傷更是震撼。

昌龍教授於台大中文系所畢業後,即應聘至香港浸會學院任教,而後於公餘時復又充實所學,先後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、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文學博士學位。歷任中國時報主筆、總編輯,台大中文系、政治大學歷史所、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等教職工作,也在美國Rutgers、哈佛大學,日本京都大學,香港中文大學、浸會大學,中央研究院擔任訪問教授、客座研究員,一生貢獻於社會、教育。昌龍兄在中國學術思想史、中國近現代文學、近現代東西方思想的交流、文化與傳播的領域著作等身,對於相關領域的學術貢獻是巨大的,影響是深遠的。

昌龍教授於民國858月進入本校中文系任教迄今,除了擔任過中文系系主任,更是本校華語文研究所的創所所長,16年來與暨大一起成長,在本校發展過程扮演十分重要角色,更為暨大孕育人才無數。在校園內,我們能看到昌龍兄穩重卻輕盈的身影,不時透露著一股堅毅的精神;在與同仁同學互動時,昌龍兄對於學生的關懷照顧,時時顯現長者和藹親近的溫馨,是一位在學術上有堅持,在日常生活親切溫和關心身旁眾人的好同事、好老師,受到同仁的愛戴、眾多學子的孺慕。與昌龍兄研議華語所的相關事務時,除了感佩他對於所務的奉獻外,也深深的感受到他開朗闊達的個性及積極拓展所務的創意。昌龍兄是一位有想法、有堅持的所長,也是一位願意溝通、積極協調的學術行政主管。這一陣子他生病住院治療,師生同仁莫不期盼他能早日康復,回歸崗位,不期然的卻還是撒手人寰,蒙主寵召,實在令人不捨!我們祝福他人生了無遺憾,回歸主的懷抱!

最後,也要請周夫人及之銘勇敢的行走在未來的日子,平安喜樂!


許和鈞謹代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全體師生同仁
中華民國一O一年二月十四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

周老師詩/詞作

周昌龍教授  詩作  詞作

昌龍英年辭世,我心傷悲。
撿拾遺作,得詩詞若干。
吟頌憶往,四十年攜手奮鬥,歷歷在目。

抄錄數篇於此,供師友吟賞。
昔龔自珍詞有「怨去吹簫,狂來說劍」句,友人洪子駿嘆二者實難兼得,和詞慨云:「俠骨幽情簫與劍,問簫心劍態誰能畫?」
我讀昌龍詩詞,時有此緬懷。

壽安  2012/2/9



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

江城子

江城子

今年花勝去年紅,曾遊處,與誰同。柳色青青,依舊扶行踪,陌上雙燕相識否,椰道外,水溶溶。
高樓日日望來鴻,碧空長,盡愁風。醉拍欄杆,恨恨總無窮,花謝花飛花事了,人與物,俱匆匆。

一九七二年台灣大學大三 (年22)

海外渡三十有感

海外渡三十有感

曾據金尊誇年華,
忽踏天涯數落花,
流水有情休輕泛,
好待秋風訪浮槎。

一九八三年紐約 (年32)

無題

無題

太白高臥阮眼忙,我歌縱酒且共狂,
豈有聖賢入吾彀,從來英雄出荒唐。
褐衣倚馬難行路,綵筆干雲易舉觴,
江村何必懷袁紹,自在鷗雁戲穹蒼。

一九八六年紐約中國時報 (年35)